01 有道是“人到中年,劫數叢生?!?/span> 人,只要一到了中年期,就會面臨諸多的風險以及劫數。所謂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就是這個道理。 一百公里的路程,我們只有走到了九十公里,才算是走到一半。越是臨近成功,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就越困難。 人生的過程也同樣如此。 年輕的時候,我們在山腳處攀登。由于你我依舊稚嫩年輕,而且沒有經歷過什么風浪,自然就不會有什么人生艱苦的感覺。 可是,在中年的時候,我們走到了山腰處,抬頭不見頂峰,低頭不見谷底,處于進退維艱的環境當中。稍有不慎,我們就會面臨“中道而別”的結果。 中年期,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。其實,它就像是一次巨大的考驗,以此來篩選值得擁有幸福的生活強者。所謂“優勝劣汰”就是這個道理。 對此,想到了職場的一句話,堅持住了,上位;堅持不住了,出局。 人到中年,會遇到以下這幾個遭遇,那是上天對于我們的考驗。 02 遭遇一:愈發活得平凡起來。 周國平曾說:“人生有三次成長,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;二是發現再怎么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;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時候?!?/span> 三十歲那年,我們終究會明白,自己并非是世界的中心; 四十歲那年,我們終究會明白,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; 五十歲那年,我們終究會明白,平凡的生活也都恰到好處。 只不過,要想達到接受平凡的境界,終究還是困難了一點。因為這世上有很多人,都覺得自己不平凡,都認為自己要大富大貴,成就一番巨大的事業。 像這樣的想法,其實很正常,也讓人熱血沸騰。只不過,都人到中年了,如果還是看不透“轟轟烈烈”以及“平凡”的真相,那還是悟性差了一點。 再美麗的煙花,都會有消散一空,回歸平凡的那一刻;再厲害的人物,也都會在起起伏伏中老去,成為平凡的普通人。 所以說,能否接受平凡,這是上天對于你我的考驗。能否通過,就只能看自己的經歷以及覺悟了。 03 遭遇二:事與愿違成為了常態。 有這么一句話,心想事成終究是奢望,唯有事與愿違才是常態。 你希望擁有心想事成的人生,可是,生活偏偏讓你事與愿違,讓你吃遍了人生的痛苦,就是不讓你享福。 因此,很多人都會埋怨生活的不公,埋怨生活的不幸,認為自己的人生,簡直就是倒霉到家了。 對此,我想到了李叔同的一句話——悲欣交集。 人生,終究是悲哀以及欣喜的結合體。在你擁有欣喜的那一刻,悲哀也將不期而至。在你擁有悲哀的那一刻,欣喜也會悄悄地來到你的身邊。 一切,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消極?;蛟S,有甜有苦,那才是人生的真相。 對于普通人來說,接受事與愿違的常態,那才是一個人坦然自若的大境界。 04 遭遇三:認識到人生的渺小,以及無能為力。 記得年少輕狂時,總認為自己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,可以輕輕松松地改變這個世界。 等我們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后,我們才會徹底醒悟,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超人,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渺小的平凡人。 蘇軾在人到中年的時候,被貶到了黃州,可他卻看透了這人生的本質,進而在《赤壁賦》中寫道:“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?!?/span> 哀嘆你我這短暫的一生,只是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,令人唏噓萬分。 在一番唏噓后,蘇軾又感慨:“挾飛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長終?!?/span> 人生一世,不如活得瀟灑自在一點比較好,與神仙一同暢游九天,抱著明月而走向人生的終點,坦坦蕩蕩,毫不糾結。這,才是該有的人生姿態。 人到中年,并不是人生過分艱難,而是我們高估了自己,而沒有認清人生渺小的真相。 05 遭遇四:以往的觀念都會受到沖擊。 年輕人的觀念,無非是黑白分明,努力就能賺大錢,勤奮就能有出路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 這些觀念,皆是年輕人熱血人生的體現。只不過,到了中年期之后,我們頭腦中的這些觀念,都會發生變化,甚至被取代。 慢慢地,你會知道,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,而是一道灰,令你我都看不透。 慢慢地,你會知道,勤奮工作只能賺到養活自己的錢,根本養不活家庭以及父母。 慢慢地,你會知道,你能吃多少,住多少,穿多少,活多久,終究是命中注定好的。 人,看似變得消極了起來,可實際上,是人們越活越成熟了。不再活得稚嫩天真,不再活得糊糊涂涂,這才是中年人。 這些遭遇,或許會讓我們無法接受??墒?,它卻是人生的考驗,如果我們全部都看透了,看淡了,相信生活將多了知足常樂,一樹花開。 文/舒山有鹿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