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主播丨楊槍槍 婆媳關系,一直是中國家庭里的永恒難題。 像“老媽和老婆同時落水先救誰”這種問題,著實難倒了不少七尺男兒。 《大宅門》里的白景琦,天不怕地不怕,唯獨怕老媽。 在面對婆媳矛盾時,他想都不想,就會站在老媽一邊。 ![]() 白景琦的母親白文氏,是白府的當家主母。 “有情義有擔當,無依無傍我自強,這一身傲骨敲起來錚錚的響?!?/span> 贊頌的不只是白景琦,還有白文氏。 白文氏一生恪守封建禮教,是舊社會女子的楷模。 對仇家,她得饒人處且饒人。 白家老爺去世后,她一己之力讓百草廳再度復興,由此成為白家最大的功臣。 然而,成為婆婆后,她卻對兒媳楊九紅極其殘忍,毫無人道。 女人,何苦為難女人。 白文氏的生命模式,耐人尋味。 表面看,她是中國惡婆婆的典型代表,實際上,她對楊九紅的惡劣態度,正是她內心黑暗面的自我投射。 ![]() 年輕時忍辱負重 白文氏還未當家時,其深謀遠慮就已顯山露水。 白家大爺不慎走漏了詹王府大格格懷孕的消息,詹王爺盛怒不已,砸了白家的馬車。 白家老爺不甘心受這窩囊氣,誓與詹王府斗一斗。 于是,雙方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較量。 此時的白文氏,只是兒媳身份,還沒有話語權。 她卻站出來,勸說公公“小不忍則亂大謀”,還說為了將來能揚眉吐氣,現在必須當忍則忍。 白家老爺覺得,兒媳只是婦道人家,她的話不足為信。 于是,他不但沒有聽,還設計讓詹王爺出盡了丑。 沒想到,這為白家招來了滅頂之災。 不久,大爺入獄,百草廳被封,內憂外患,人心渙散。 為了保存實力,以后東山再起,白家不得不過上節衣縮食的日子。 看得出,年輕時的白文氏心氣極高,深謀遠慮,有大將之風。 然而,由于女性身份和兒媳地位,她長期被公公壓制,始終不得志。 這也為她后來的強勢埋下了伏筆。 ![]() 中年時成為當家主母 為了化解白家和詹王府的矛盾,年輕的白文氏忍辱負重,幾次三番到詹王府斡旋。最終憑借一己之力,替白家化解了危機。 連白家老爺都由衷地贊嘆:“我知道你精明,可沒想到你城府這么深。” ![]() 此時,白家正在由盛至衰,一步步沒落。 白家老爺臨去世前,把白文氏叫到跟前,從腰間卸下一大串鑰匙,鄭重地遞給了她。 ![]() 那一大串鑰匙,象征著管理白家的大權。 白家老爺知道,他的三個兒子加起來,都頂不上這一個媳婦。所以,他才將白家的未來托付給兒媳。 白老太爺去世后,白文氏獨攬大權,儼然成為白府里的“武則天”。 為重振家業,她在心里布下一盤大棋。 她打通朝廷人脈,把寶押在常公公身上,為他置辦房產,包姨太太,甚至挺著大肚子給對方送葡萄。 她極盡所能討好常公公,目的無非是想找靠山。 ![]() 事實證明,她的眼光很準。 關鍵時刻,正因為有常公公為白家說話,白家才打敗了各路對手,收回祖產。 這期間,她還為大爺的官司奔走,斡旋姑妹的家事,對窩里橫的三爺屢次寬容。 所有事,她都游刃有余。 白景琦未成年時,白文氏是白家的頂梁柱。白景琦當家后,白文氏則晉升為“太上皇”。 在她數十年如一日地操勞中,白家逐漸興旺。 即便是走到人生盡頭時,她躺在病榻上,心里想的,還是家族命運。 ![]() 在白家危難之際,她把自己的金庫,藥材柜和銀錢,向兒子和盤托出,再次憑一己之力穩定了軍心。 可以說,沒有她的高瞻遠矚和精明能干,白家不可能有后來的輝煌。 ![]() 晚年時對兒媳慘無人道 白文氏就白景琦這一個兒子。 她對兒子的教育尤其嚴苛。 白景琦從小到大,天不怕地不怕,唯獨怕老媽。 他去濟南闖蕩時,結識了青樓女子楊九紅。 ![]() 兩人一見鐘情,后來,白景琦瞞著母親娶楊九紅為二姨太。 然而,大宅門里容不下風塵女子。 哪怕是做姨太太,也不行。 作為白府的大家長,白文氏絕不允許楊九紅進門。 可笑的是,她雖然不認楊九紅,卻認楊九紅生下的孩子。 楊九紅生女后,白文氏唆使兒子強行抱走襁褓中的孩子,不讓楊九紅母女相見。 時隔多年,在新宅看堂會時,白文氏與楊九紅在回廊狹路相逢。 為避免尷尬,楊九紅掉頭就走。白文氏叫住她后問眾人:這是哪屋的女人? ![]() 黃春回話:“這就是姨奶奶?!?/span> “姨奶奶”,這三個字戳中了白文氏的痛點。她故意問:“你是誰的姨奶奶,我怎么不知道啊?” 楊九紅回懟:“我是佳莉的娘?!?/span> 白文氏轉頭問孫女:“佳莉,她是你娘嗎?” 白佳莉回答:“不是,我沒有娘?!?/span> 白文氏得意洋洋地說:“你們都聽見了吧?!?/span> 此時,白景琦躲在后面一聲不吭。白文氏當眾責令兒子:“給我打這個不要臉的賤貨?!?/span> ![]() 在白文氏眼里,楊九紅一天是窯姐,一輩子都得是窯姐。 她對楊九紅的迫害,還不止于此。 臨死前,她唯一的遺言竟然是:等她死后,連家里面的貓狗都要戴孝,唯獨不許楊九紅戴孝。 ![]() 這一招,陰毒至極。 徹底斷了楊九紅成為正房的希望,讓她在白家永世不得翻身。 縱觀白文氏這一生,有格局,有魄力,有智慧,處處受人尊敬。 然而,她對楊九紅卻是例外。 那她為什么要對楊九紅如此惡毒呢? ![]() 遲早會反噬自身 弗洛伊德說,凡是被壓抑的欲望,都會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現出來。 白文氏對楊九紅的殘忍,是她對自己天性的扼殺。 舊式的女子,講究三從四德。 嫁入白家后,白文氏的處境是:公公霸道,丈夫無能,兒子頑劣。 她沒有人可以依靠,能靠的只有自己。 她知道,要在白家站穩腳跟,就要對自己足夠狠。 ![]() 于是,她將自己內心的渴求掩藏起來,戴上鋼盔穿上鎧甲,成為白家帶兵打仗的“將軍”。 白文氏一生最恨楊九紅。 這種恨里,暗含著一種嫉妒。 楊九紅的人生看似悲慘,其實卻藏著一絲甜蜜。她雖是窯姐出身,但她在最美好的年紀,曾得到過白景琦短暫的真愛。 即便最后被拋棄,她這一生也敢愛敢恨,活出了白文氏沒能活出的自由。 反觀白文氏。 她的婚姻,是媒妁之言,根本談不上愛情。 中年喪夫后,她恪守婦道,就差立一座貞節牌坊昭告天下了。 表面風光的背后,內心卻是凄風苦雨。 當年奪回祖產后,她一個人跑到祖宗牌位前,聲淚俱下地告慰列祖列宗。 也只有在那一刻,她才敢暴露自己作為女人的柔弱。 所以,從某種程度上說,白文氏對楊九紅的瘋狂迫害,正源于她內心強烈的嫉妒。 一個人長期付出,卻得不到關愛,內心必然會積累怨氣。 白文氏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,不能暴露自己的黑暗面。 只有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對手時,她才敢徹底釋放內心的攻擊性。 因為她知道,無論自己有多過分,楊九紅都沒有還手之力。 于是,不知不覺間,她從被長期壓制的兒媳變成了主動迫害自己兒媳的惡毒婆婆。 白文氏的黑暗面,不僅投射在兒媳楊九紅身上,也投射到了女兒白玉婷身上。 白玉婷看上了戲子萬筱菊。但她深知母親絕不會同意這門婚事,所以母親在世時,她不敢任意妄為。 等到母親去世后,她才和萬筱菊的照片成了婚,實現了自己的心愿。 ![]() 武志紅說,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多面的,有A面,就有-A面。 “人格與負人格,是A與-A的關系,而在自我覺醒的路上,最重要的就是對正負人格的整合?!?/span> 比如,一個看似很外向的人,可能最喜歡在家宅著。 一個對朋友慷慨仗義的人,可能對家人錙銖必較。 武志紅認為,人格里的A面越明顯,其人格分裂程度也越高。 當一個人成道德完人時,ta內心必定苦不堪言。 白文氏是女中豪杰,她的人設幾近完美。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心理需求,唯一沒有滿足的,是自己。 越完美,就越壓抑。 所有關系,都是人內心的自我投射。所有關系的核心,都是人與自我的關系。 她內心的A與-A,極致的糾扯著她,才有了劇中她呈現出的樣子。 ![]() 時至今日,依舊有很多婆婆活成了“白文氏”。 她們不知道,與自己媳婦間的劍拔弩張,很多時候不是來自于真實的矛盾,而是來自于她們自己。 德芬老師說,“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”。 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實相,都是我們內心真實想法的投射。 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,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意識,允許自己不完美,才能療愈內心的創傷,創造出和諧的關系模式。 無論我們身在何時何地,看到并接納真實的自己,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我。 編輯 | 阿杰 主播 | 楊槍槍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