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倡導“人人如龍”的鐳師兄,每天一個觀點和話題,今天我們聊一下“為什么成績上不去”。 一、家長們的抱怨:為什么孩子成績上不去春節期間和朋友聚會,聊了幾次,大家都抱怨孩子的成績不如人意,有的孩子成績確實不太好,有的則是凡爾賽式的炫耀,但確實有很多孩子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,這是實情。 討論了一會,大家沒有討論出什么結果就將話題轉到其他方向了。 我將大家分析的孩子成績不佳的原因羅列一下: 1、孩子學習意愿不強,回到家磨磨蹭蹭要到晚上八點才開始寫作業。 2、孩子畏難情緒嚴重,英語成績不理想就將英語作業放在最后做。 3、孩子專注度不夠,上課開小差,做作業時吃東西。 4、孩子好像天賦不足,學什么都很慢,做錯的題型下一次遇到還是會做錯。 因為大家都是朋友,經常來走,他們的孩子我都見過,孩子都非常聰明、機靈,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?我思考良久,開始抽絲剝繭找原因。 二、抽絲剝繭找根因1、部分孩子的“知識遷移”能力較低,同樣的時間內學習到的知識不一樣多。 例如對于一次函數的學習中,很多孩子就是單純地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點,沒有將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、一元一次不等式結合起來。 也就是說,部分孩子只學習了某個具體的知識點,沒有學習到一個知識體系,在考試的時候遇到知識遷移的情況就不會解題了。 那么,更進一步的原因是什么呢? 2、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,沒有目標和使命感。 事實上,有目標和使命感的孩子,成績一定不會差,但是成績好的孩子,就不一定都有目標和使命感,這又是為什么呢? 3、學習的“全力以赴”程度有巨大差別。 作為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,我們的本能就是“花最小的代價,獲得最大的收益”,所以養成了“養精蓄銳”的低能耗習慣,尤其是在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的學習、工作等方面,更是如此。 在進化過程中,只有在進行殊死搏斗的場景中我們才會“全力以赴”,其他時候都盡可能地保存體力。 按照孩子的認知水平來看,“考試”這個場景才算是要殊死搏斗的場景。 但是任何一個家長都知道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,因為好成績的真正源頭是平時的學習過程,尤其是聽課和作業這兩個關鍵場景。 所以扭轉這種認知才是獲得好成績的關鍵:在正確的場景中真正“全力以赴”投入進去。 也就是說,能否在學習的時候“全力以赴”,就是成績好壞的分水嶺,那么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?
網上流傳一句話:“愛笑的人,運氣一向很好”,那么我這個同事就印證了另外一句話:“全力以赴的人,運氣一向很好?!?/p> 三、總結從進化角度看,事事追求“全力以赴”是性價比最差的行為,這個進化特點讓我們習慣于“養精蓄銳、以逸待勞、得過且過”,結果造就了大批的慵懶群體,很多人一輩子過去了都沒有“全力以赴”過一次。 孩子的學習中、成年人的工作中,如果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,只要提一個問題即可: “你全力以赴了嗎?” 如果對方答“是”,那就是能力問題。 如果對方答“否”,那就是態度問題。 (“人人如龍”,我是聚焦個人優勢的鐳師兄,懇請您的點贊、關注、轉發) |
|
來自: 鐳師兄 > 《人人如龍:優勢強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