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復“寫作”加入輕松高效寫作 前天晚上婆婆煎了鯽魚,我問她多少錢一斤。 過年期間,各種菜都漲價了,有些蔬菜已經賣到35元一斤,連我這個不買菜的人,最近都對菜的價格敏感了。 婆婆一臉得意地說:市場上11塊5一斤,我買的8塊一斤。 一下子便宜了3塊5,這差距有點大呀。 沒想到,婆婆很快又一臉懊惱:唉,我想再買幾條,別人不賣了。 這就奇怪了,既然8塊錢一斤能賣,說明還是可以賺錢的,至少不虧,為什么多買幾條又不賣呢? 我婆婆個子不高,年齡又大,也不是胡攪蠻纏的人,不至于為了打發她把價格調到8塊呀。 我一臉好奇地問婆婆,是怎么把價格從11塊5砍到8塊的。 婆婆說,她是在小區門口的店里買的,她跟店主說,菜場才賣七八塊,你賣11塊5太貴了。我一年都在你這兒買菜,年底了給個優惠,我明年繼續來買。 店主一聽這話,估計想維護老顧客,也擔心自己確實賣貴了吧,于是問婆婆:你說給什么價? 婆婆說:八塊。 愉快地成交了。 婆婆買了兩條,覺得有點少,跟店主說:再給我稱幾條吧。 店主不肯賣了,跟婆婆說,魚不多,而且這個價格太低了,得限量。 所以婆婆很懊惱,應該一開始就多稱幾條。 每次為買東西的價格懊惱時,婆婆就會講那件已經講了無數遍的事:以前在老家,我能買五毛錢的魚,現在再也買不到嘍! 每次聽她說這話,我都不知道該說啥。 在老家時,她真的把魚價還到了五毛錢,連白菜價都不如,攤主還對她感激得不行。 我和老公每次買菜,都要被她嫌棄,不是嫌菜買得不好,就是嫌價格太高,要么嫌我們記不住價格。 婆婆買的每一道菜,價格都比我們買的低,質量還比我們買的好。 質量這一塊就不說了,畢竟她做了幾十年飯,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,就連白菜都能分出個一二三等來。 她最厲害的,是砍價功夫,就連在不能砍價的店,她都能拿到一個最低價。 我覺得這個功夫太厲害太神奇了,每次都特意問她很多細節,慢慢摸清了她的套路。 1 要老客戶優惠 婆婆最常用的一招,是把自己說成老客戶。 我一年都在你這里買東西,年底了還不優惠點?這句話就是典型的老客戶語錄。 年底了這個話術不錯,但平時說什么呢? 婆婆說:平時就說我天天在你這兒買東西,怎么也得優惠點。 如果這個話術不管用,婆婆還有另外一招,跟對方說:你優惠點,以后我天天在你這兒買,我就住這附近。 把自己偽裝成準老客戶,店家一般都想多拉攏客戶,所以大多數時候,也會給一個優惠價。 如果對方還是不優惠,她的話術會升級:現在都是老年人買菜,老年人誰不想優惠點,你價格要這么死,老人以后就不來了。 平時還真是老人買菜比較多,一般這個時候,店家多多少少會優惠一點。 總之,婆婆說的話,幾乎都是站在對方立場上,而且態度很好,看上去完全是為對方著想,所以大多數賣家都愿意給她優惠。 婆婆還再三強調,砍價時一定要態度好,說話要好聽,不能威脅店家說你不便宜我就不買了,難纏的客戶店家根本不想要。 不管怎么砍價,不能搞成僵局,那樣大家都不開心。 遇到實在砍不下來,只要價格合適東西又好,婆婆也會買。如果遇到一些態度很差的店家,砍個價就懟人,婆婆也有話說:做買賣不就是談的嗎?談得成做,談不成不做。 因為她說話時態度好,一般她這么說,別人也不好意思懟她了,反而態度也會軟下來,跟她說:咱們都是一口價,不砍價的。 2 幫賣家拉生意砍價 除了把自己說成老客戶,婆婆還抓住商家想多賣東西的心理,用幫人家拉生意的方式砍價。 之前在老家能買到5毛錢一斤的魚,用的就是這個方式。 老家有集市,一般半天時間,中午就散集了。某次快散集時,有人拉了一車魚去賣。 婆婆上前一問,原來人家賣的是自家魚塘的魚,因為缺氧,這些魚已經奄奄一息了,得趕在魚還活著時盡快賣完。 賣家報價一塊錢一斤。 這個價格已經很低了,但對婆婆來說,砍價是種習慣,無論如何要談一談的。 她跟賣家說:你再便宜點,我喊左鄰右舍都來買,一下子給你分完。要是魚死了,可一分錢都不值了。 賣家問婆婆多少錢合適。 婆婆說:五毛吧,畢竟這魚跟正常魚不一樣,一塊不一定很多人買,而且已經快散集了,很多人家已經買完菜了,但五毛她能說動所有認識的人搶購。 賣家覺得有道理,答應了五毛賣。 婆婆除了自己買,真的把左鄰右舍都叫過去了,所有她認識的人,她都去喊,還說服別人:五毛錢的魚不買還等什么,買回來放冰箱里,一個月都不用買魚了。 在婆婆的鼓動下,那車魚很快被搶購一空。 賣家很感激婆婆,婆婆也很得意,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三贏的事兒。賣家把魚賣出去了,鄰居們買到了便宜魚,她得到了雙方的感謝。 到武漢以后,認識的人雖然不多,但這種事她也經常干。 看到別人賣紅薯,紅薯個頭比較小,很多顧客想買又嫌棄。婆婆就在旁邊說:小有小的好處,洗干凈了蒸熟,比大的好吃。 這些顧客覺得有道理,婆婆順便跟賣家講價,本來人家賣10元五斤,2.5元一斤,婆婆說:現在家里人都少,誰能一下子買5斤啊,你就按2塊錢一斤賣好了,這樣大家都買,你還能多賣點。 年輕人根本不會砍價啊,婆婆講好了,他們就跟在后面買。那次也幫賣家多賣出了好多貨。 3 謹防缺斤少兩 我們每次買菜時基本不看秤,但婆婆一定會看,她發現很多商家會缺斤少兩。 有一次她買水果,想買10塊錢的,她挑好以后,店家放秤上一放,然后跟她說:10塊錢。 婆婆看了一眼秤,其實只有9塊錢。但她沒有戳破,而是說:那么準啊,以后我來買東西你都不用稱了,我的手就秤稱,這兩個不錯,添上去吧。 店家大概也聽出了弦外之音,順勢說:行,這兩個就添上,以后多來啊。 婆婆臉上笑著嘴上答應著,心里想的是:哼,下次再也不來了。 她很看不慣年輕人買東西,覺得他們老是被騙。 有一次她和一位年輕媽媽一起買西紅柿,年輕媽媽也是不看秤,店家稱完她喃喃自語:這么幾個就五斤啊。 婆婆其實已經看到秤不夠,她跟年輕媽媽說:你去看看秤唄,學著認一下。 店家一看情況不對,立即說:哎喲剛才看錯了,再放幾個上來。 最后秤補足了,彼此也都不太難堪。 婆婆經常說,砍價是正常的,你可以不答應,但不能缺斤少兩。凡是遇到在秤上做手腳的,她下次就不去了。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,她也經常提前提醒店家:秤要給夠啊,我家里有秤,如果不夠我來找你。 每次聽她談買東西砍價這些事兒,我都覺得很有意思。倒不是因為省了那幾塊錢,這里面,全是煙火氣息和生活智慧。 一個會砍價的老太太,其實是很受歡迎的。我們不用把時間花在砍價上,卻可以用這些方法,讓自己成為更受歡迎的人。 圖源網絡 ![](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