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草書。6行,70字。此帖曾為《宣和書譜》著錄。元朝時,此帖前二行墨跡本尚存世,其中第二行有“眠食”二字,元人題為《眠食帖》?!抖跆u釋》曰:“是絹本、趙子昂、鄧善之(文原)題為《眠食帖》?!薄妒焦盘脮媴R考》載有元人關于《眠食帖》諸題跋。 ![]() 豹奴晚不歸家 ——伊藤滋解讀王羲之《豹奴帖》 ![]() 王羲之《豹奴帖》 章草 6行70字 國家圖書館藏 釋文 義之頓首。昨得書問。所疾尚綴綴。既不能眠食。深憂慮。懸吾情。至不能不委。嫂故不差。豹奴晚不歸家。隨彼弟向州也。前書云。至三月間到之。何能盡情憂。足下所惠。極為慰也。不謂也。 ![]() 《豹奴帖》局部 注解 豹奴,即桓嗣(字恭祖),譙國人,是桓沖的兒子、桓溫的侄子。 ![]() 《豹奴帖》局部 ![]() ![]() 食 ![]() ![]() ![]() 《豹奴帖》局部 帖文大意 義之頓首,昨日收到一封問候信件。病情尚無起色,寢食難安,十分痛苦。我即便擔心也無能無力,你嫂子的病也一直沒好。 豹奴夜晚未歸,隨弟弟去了一個州縣。在之前的來信中提到,到了三月份,他們就能到達那里。為什么這樣就能釋放憂思呢?讓你掛念著,我倍感欣慰,真是難以表達我的感情。 解讀 《豹奴帖》是王羲之用章草所寫的尺牘,共六行,七十字。早在《宣和書譜》中就有記載。該帖傳下來的只有被刻成的法帖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(傳)宋拓《澄清名堂帖》(明·邢侗舊藏本,抗戰前由上海有正書局以《南唐澄清堂》之名影印出版過)中收錄的《豹奴帖》是版本最早而且最精彩的。除此之外,《豹奴帖》還被收錄于《清鑒堂法帖》、《翰香館法帖》、翻刻《寶晉齋法帖》、翻刻《澄清堂帖》、翻刻《汝帖》(改為五行翻刻)和《二王帖》等法帖中?!斗坛吻逄锰泛汀肚彖b堂法帖》的鉤摹尤為精彩。王羲之用章草書寫的作品很少。在其尺牘中,此帖書風較為特殊。對王羲之來說,章草是一種傳統的書體,應該是他年輕時就已熟練的書體。在探討書圣王羲之的成就時,該帖是一部不得不提的作品。 ![]() 《豹奴帖》局部 |
|